dataset-opencompass/data/cmmlu/test/philosophy.csv
2025-07-18 07:25:44 +00:00

18 KiB
Raw Blame History

1QuestionABCDAnswer
20“四个关于运动不可能的悖论”是谁提出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芝诺巴门尼德C
31下列关于哲学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是各民族成员的观念自觉与思想意识而形成的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以上都有是社会生活的时代精神C
42集体主义中的“集体”应理解为经济所有制意义上的某个小团体或某个单位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利益集团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在内的C
53神说苏格拉底最聪明,苏格拉底如何去证明神说错了?不再学习与自认为有知识的人交谈询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神辩论B
6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原初”物质理念世界绝对观念客观实在A
75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失去平衡的结果人们失去了追求造成科技社会的异化人们更加追求价值理性社会发展落后B
86巴门尼德从哪里出发去追问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外观上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从概念的角度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从构成事物的材料上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从时间上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B
97《国家篇》里柏拉图为了说明理念论用了三个比喻,不包括:月亮线段洞穴太阳A
108“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出自《庄子•天下》《荀子•哀公》《汉书•张世安传》《素问•上古天真论》C
1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哪一天定为哲学日10月的第三个星期四11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10月的第三个星期日C
121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可知论的观点D
1311沃尔夫声称,解释康德的伦理学使其包含一组有限的约束:会产生一幅没有吸引力的道德圣徒图景。产生一个要求太高的理论。难以置信地为道德价值设定了一个“上限”。将理论转化为契约主义的一种形式。C
1412人生观是()的反映。自然条件自我认识政治关系社会存在D
1513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人际沟通公共活动人际关系A
1614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哲学属于以下哪种人?全体城邦公民君王自由人智者与哲学家C
1715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他总是不断地在追问一个事物的本质规定是什么,而他的对手经常用什么来做回答?不知道模糊定义抽象概念具体事物D
181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机械唯物论观点唯意志论观点朴素唯物论观点宿命论观点C
1917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很强的()色彩。伦理神话政治科学A
2018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
2119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个人利益,只顾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牺牲个人利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兼顾个人利益A
2220黑尔声称道德判断逻辑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结果主义和享乐主义。普遍性和规范性。契约主义和遵守规则。 一致性和连贯性。B
2321下列关于义理之学描述正确的是:讲求经义与探究明理的学问以上都有普遍皆宜的学术道理论究言论文章及其内容道理的学问B
2422苏格拉底的“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的主张经常被人们引用为人们活动的中心主题。 通过它,苏格拉底通常被理解为:有时根本不值得付出所有努力来详细检查生活及其问题; 有时最好只是“顺其自然”。坐在那里思考生活是否值得过是浪费时间;我们应该把这样的反思留给脱口秀主持人、政治人物和宗教领袖。只是做别人做的事而不考虑为什么我们应该做我们做的事,很难被认为是有价值的、高尚的或令人钦佩的。虽然对生活采取反思的态度很有趣,有时甚至很重要,但大多数让生活值得过的东西都不值得研究。C
2523中国哲学肇端的形式是:关乎天文,关乎人文以上都不对神话传奇战争夺权A
2624“外无劳形之事,内无思想之患”出自: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老子C
2725事物的概念,在柏拉图这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实践论唯心论认识论本体论D
2826提出“天地之化日新”的哲学家是:王夫之顾炎武董仲舒李贽A
2927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理在事先,事随理变理在气中,理随事变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富贵在天,死生由命C
3028《周易》变化移易的真理性结论体现在:以上都不对既未革鼎乾坤B
3129中国古代妇女讲求“德”、“容”、“言”、“功”。这实际上是()的范畴。义务论后果论功利论美德论D
3230《哲学史讲演录》是谁的著作苏格拉底黑格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B
3331“休谟问题”涉及以下哪个内容?真理作为非真理幻象问题因果问题表里统一问题C
3432通种论是探讨()的关系。理念和事物理念和理念事物和事物理念和感觉B
3533苏格拉底认为什么是解决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问题的关键?建立统一而权威的学派建立集权政治通过一系列战争使国家强盛后再整理哲学问题强调知识的作用,提高知识的地位D
3634“哲学”一词是黄宗宪从哪里引介到中国学术界美国英国日本德国C
3735柏拉图认为我们能够看到、感觉到的世界是?可感世界镜子世界模仿世界假象世界A
3836在讨论“美”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和希庇亚最大的不同在于?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美来自于自然,不可更改。希庇亚认为不是。苏格拉底认为人是美的本质属性,希庇亚认为不是苏格拉底认为美是因为人与其他事物产生了关联,希庇亚认为不是苏格拉底追问“美是什么”,而希庇亚在问“哪些是美的”。D
3937关于柏拉图的“理念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事物在通过模仿别的事物而得到的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B
4038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与他人的责任和贡献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对自我的肯定关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A
4139秦汉时期,中国哲学称为:哲学道术之学以上都不对义理之学B
424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A
4341康德声称理性的自然目的是产生良好的意愿产生快感产生知识产生幸福A
4442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是:文明期野蛮期蒙昧期制度期B
4543“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出自《庄子·天下》《荀子·解蔽》《荀子·哀公》《素问·上古天真论》A
4644中国哲学这个概念产生于什么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末21世纪初19世纪初18世纪末A
4745沃尔夫声称,最终,规范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道德观点。一种与对任何有序的价值体系的承诺无关的观点。 个人完美的观点。美德的观点。B
4846有关专家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某地一名曾经是“学习标兵”的初三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留下两份遗书后服毒身亡。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这种看法没有分清事物的重点和非重点没有坚持用矛盾的分析方法看问题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分清事物的主流和非主流B
4947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
5048爱情观是人们对于世界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男女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爱情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D
5149“科学不在远,就在猪圈旁。”这句话出自:季羡林萧红郭沫若朱自清C
5250《理想国》是谁的作品?柏拉图芝诺苏格拉底亚力士多德A
5351柏拉图通过画家画桌子来比喻理念与具体事物的联系,那么在这个例子中,哪张桌子才是真实的呢?画纸上的桌子理念的桌子画家画的对象的桌子都不是真实的B
5452《周易》的三层义理不包括不易变易简易便易D
5553哲学使用日常生活语言进行思考与表达时,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哪一方面进行了改造?语法语序字形与字音语义D
5654根据拜尔的理论,评估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否允许的第二步是找出:是否可以赞同。禁止它的道德规则是否是真正的道德规则。是否被法律禁止。它是否被一个群体的道德规则所禁止。B
5755在审判期间,苏格拉底辩称他绝不会故意腐蚀他人,因为:如果他这样做,他很可能会被抓住。他不知道怎么办。这会使他们变得恶毒,然后他们会伤害他。他有责任不这样做。C
5856以下哪项不属于哲学产生的条件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的问题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生产力必须得到发展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C
5957“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干部。”这说明在认识和解决复杂问题时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抓中心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A
6058人生的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职业及工作部门的向往和追求物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向往和追求A
6159以下关于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哲学和自然科学存在界限哲学是一门科学哲学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哲学没有统一的标准B
6260“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唯物主义观点A
6361“仁义在身而色不伐”中的“伐”是指:以上都不对阀门军阀进攻D
6462社会主义条件下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是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顾性在守法和合乎道德条件靠辛勤劳动而获得不一定考虑法律和道德要求获得C
6563哲学内涵深奥。研究人员越来越专业,读的人越来越精越来越少越来越多越来越广B
6664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B
6765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一千多年三千多年两千多年四千多年C
6866“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出自《荀子•哀公》《庄子•天下》《荀子•解蔽》《素问•上古天真论》B
69674G网络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传输速率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M)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从哲学角度看4G通讯的出现表明创新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对客观规律的利用和改造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利用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7068霍布斯声称,所有的自然法则都可以概括为一条格言:使幸福最大化。在你所做的一切中实践美德。永远不要把别人当作达到你目的的手段。不要对别人做你不会对自己做的事。D
7169根据柏拉图早期思想来看,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事物分有了美的理念事物模仿了其他美的事物事物从根本上都是美的人的感觉被事物占有,从而“爱屋及乌”A
7270以下选项中,吻合柏拉图的观点的是理念就是回忆学习就是回忆感觉就是回忆实践就是回忆B
7371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哪种特性?可推理性盈利性实用性现实性D
7472“理念”可以被视为?真理的具体表现假象的对立面“类”的抽象概念模仿的对象物体C
7573知识与智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思考对象的不同主体本身的不同思考方法的不同思考目的的不同A
7674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C
777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D
7876人生是人的创造与享受的过程人的痛苦而曲折的经历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人的自由生活的过程C
7977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道德规范道德评价道德品质道德行为D
8078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理念论提出批评的是黑格尔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C
8179中国哲学发端于西周黄帝时期夏朝商朝B
8280信念是认识的科学性一种思想认识和观点情感的丰富性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D
8381根据巴门尼德的观点,以下哪个选项里的内容是一致的?存在与思想非存在与思想存在与非存在非存在与逻辑推理A
8482西方哲学史中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这一时期的哲学叫做中古哲学现代哲学近代哲学古代哲学D
858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
8684皮浪学派又叫逍遥学派画廊学派折衷主义学派怀疑主义学派D
8785当我们高兴时,觉得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当我们悲伤时,觉得雨如泪,风在哭。这就是所谓的移情现象。移情现象体现的哲学观点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C
8886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幸福是:一种工艺。灵魂的活动符合美德。一种心态。 一种感觉或感觉。B
8987“四根说〞的提出者是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留基波恩培多克勒D
9088在伊壁鸠鲁看来,美好生活所需的财富是:仅供神灵使用。仅供富人使用。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但只有通过巨大的努力。容易获得。D
9189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B
929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亚里土多德尼采席勒柏拉图A
9391《巴门尼德斯篇》是谁的作品?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C
9492“观乎天文,观乎人文”出自《论语》《尚书》《道德经》《周易》D
9593“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将为你们构造出世界来。”这是谁提出来的?笛卡儿霍布斯培根洛克A
969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世界是物质A
9795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称,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这体现了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文学作品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再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
9896宇宙生成论也叫早期自然哲学中期希腊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晚期希腊哲学A
9997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伦理人自己人性C
10098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美在形式美在关系美在生活美在距离D
10199“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出自哪位哲学家口中?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亚里士多德D
102100人生价值观念是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及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识对人的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认识B
103101感觉经验具有绝对性和偶然性相对性和偶然性相对性和必然性绝对性和必然性B
10410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的世界观A
105103叔本华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他相信来世,所有的苦难都会消失。他认为生活不确定但值得。他认为生活很艰难,但最终充满希望。他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D
106104“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宿命论机械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A